NO (智利)
全新腦革命,廣告來救國。經歷多年軍事強人統治,一九八○年代智利舉辦公投,人民要用「Yes」或「No」決定未來八年是否繼續受強人統治。面對壓逼的政權,還有麻木冷漠的人群,反對黨領袖請來年輕廣告人,動用一系列廣告和宣傳來傳達反抗信念,喊「No」要自由。這一回,他們的戰場就在人民眼皮底下,讓視覺尬政權,奔放彩虹圖案對上冷硬政治口號,用想像力解放鐵幕之下停止跳動的心。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蓋爾賈西亞貝納換跑道繼續革命,導演帕布羅拉瑞恩長久以來關注智利政局,巧借真實歷史為底本,重新包裝嚴肅國家議題,暴露政治與媒體複雜連動關係,游刃有餘猶然能讓笑聲與機智對談充滿銀幕空間。是絕妙媒體神話,也是對政治與電視的高超諷刺。



七日哈瓦那 (西班牙)
上帝以一週七天創造世界,七位導演以一週七天創造古巴哈瓦那的繽紛紀行:美國青年到古巴尋歡卻碰上變性男、獲邀領獎的名導演庫斯杜力卡竟情願跟司機到小酒吧買醉、夜總會歌女為了猛男愛人掙扎是否遠征美國實現夢想、老在飯店迷路的大叔不管去哪總是百無聊賴、被發現跟同性上床的少女被父母押去河邊讓巫師除魔、老夫妻一邊吵架,一邊缺雞蛋麵粉做蛋糕又一邊擔心女兒離家遠行、被聖母托夢的老太太指揮全家數十人上山下海幫家中瑪利亞像搭建神龕。


如同《巴黎我愛你》、《紐約我愛你》以短片組合行銷城市魅力,《七日哈瓦那》也透過七部風格各異短片拼貼哈瓦那不同面相,刻畫古巴政治、社會、文化、宗教、性別的傳統特質,不僅影帝班尼裘狄托洛執導一段短片,甚至連坎城金棕櫚導演庫斯杜力卡都技癢,在片中客串一角。



惡童末路 (阿根廷)
五名青少年闇夜攜槍逃離感化院,徒步跨越寂寥荒山,只為構築一個「家」的夢想。回歸最原始的存在條件,他們靠打獵及搶劫餵飽自己,殺人不眨眼,他們吸毒、玩鬧,沐浴於溪流,如猛獸般鬥毆與做愛,彷佛沒有明天。但看似野蠻的行徑,在剝離層層道德的假面後,卻透露出成長的孤單,與渴望抵達溫飽之地的心境。


以描繪社會意識形態見長的編劇亞歷杭德羅法朵,首部導演作品反而以詩意影像取代層層分析,由阿根廷著名攝影師掌鏡,調配出絕美的夏末秋光,使得五位青少年渾然天成的本色演出,不僅犀利直視人性的慾望與價值的崩毀,更宛如文明瓦解後的末日展示,譜成一首揉捏暴力、傷痛與殘酷的綺麗死亡之舞。



愛不宜遲 (烏拉圭)
在夾縫中求生的單親媽媽,除了工作、照顧三個孩子,還要收拾年邁失智父親惹出的麻煩,瀕臨崩潰的她在療養院拒收父親後,轉念決定把他留在公園裡。父親始終不願離開公園,只因相信女兒終究會來接他……。極簡的情節和角色,卻能細膩地刻劃父女間充滿矛盾又緊緊相繫的依存關係,對社會底層的困境與老人照護等社會問題,投以敏銳但充滿溫情的關注。


導演羅德里戈皮拉透過兩個角色不同的遭遇及心理狀態,由外而內寫實地呈現小人物在大環境中的無助和莫可奈何,但即便背負著沈重的生活壓力及經濟包袱,親情始終是人生唯一的救贖與歸屬,在灰暗、低彩度的色調及內斂、含蓄的影像風格中,仍可窺見人性的一絲暖意,以及導演對於高齡社會即將來臨的個人凝視。



露西亞離開之後 (墨西哥)
喪妻的中年廚師帶著青春期的女兒遠走墨西哥城,力圖重新振作之餘,卻忽略女兒宛如地獄的轉學生活。女兒發現自己已成了同學們眼中的箭靶子,但羞於向父親開口求助,她只得每天咬牙承受眾人的暴力欺凌,但她的沉默竟然一路導向無可挽回的殘酷終局。影片細膩補捉父女之間默默關愛的相處,對比青少年同儕關係中的暴力,更顯得令人怵目驚心。


導演表示:「這部電影是以各式各樣的暴力為題材的一項研究。暴力不僅存在於校園霸凌裡頭,片中更是無所不在:街頭上存在著暴力,父親的工作場所中也存在著暴力,就連父女間的溝通交流,最終都成


了某種形式的暴力。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將大部份真正殘酷的元素擺放於銀幕之外,不去加以強調,因為那反而會讓我們失去焦點。」



我的雙面童年 (阿根廷)
十二歲的阿根廷男孩,因為生於革命家庭而擁有著一段不尋常的童年。父母親獨特的政治立場,讓他學會注意成人世界的一舉一動,面對外界會自動用另一個身份做自我介紹,只要一有危險就會躲進家中專屬密室,但這一切都因初戀到來起了重大變化。男孩的其中一個童年,嫻熟地協助大人將革命子彈裝進巧克力盒裡偷渡,另一個童年卻才要開始學習,贏得一個女孩的心,就像融化巧克力一樣要慢慢來。


《我的雙面童年》將童年成長記憶拉高至歷史革命變遷格局,小男孩表演早熟卻自然,面對未知成人世界的熱情及無奈,格外令人心疼,而無論國家情懷多麼重要,愛情在哪一個年紀都是最不簡單的關卡。



左派教慾 (阿根廷)
茫然少年羅格,出社會走一遭後又重返大學上課拿學位,與一般大學生無異,羅格熱衷夜夜性生活多過課堂教的事,直到他遇見投身校園選舉、企圖改革官僚校風的美女助教,羅格為了一親芳澤,投其所好搖身一變成了大左派,卻也意外發現自己的政治天賦,這場校園選戰讓羅格找到生活重心,善用自己的個人魅力更讓他成了「喬代誌」的政治高手。全片以手持攝影追隨主角羅格,讓觀眾與其一同經歷了一場爾虞我詐、臉皮夠厚、心要夠黑的校園政治厚黑學。


導演桑迪亞哥米崔被譽為南美的亞倫索金( 電影《社群網站》及影集《白宮風雲》編劇),選在滿牆塗鴉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實景拍攝,藉由主角心態的轉變來反映本片的核心課題——當代公民社會的年輕人該如何拋開過往的政治手段,以嶄新的方式實踐政治?



血光燦爛的日子 (墨西哥)
在犯罪率居高不下的墨西哥城,每分每秒都有不為人知的黑暗面。二○○二、二○○六及二○一○年連續三屆的世界盃足球賽,長達三十天的瘋狂讓這座城市暫時陷入無政府狀態。一個警察、一個被綁票的人質以及一位無助的人妻,他們將分別在三屆世界盃的三十天期限內,找到與自己悲哀宿命對抗的方式。


二○一一年坎城影展午夜場驚奇之作《血光燦爛的日子》,也是墨西哥導演艾弗拉多高特的首部長片。他不僅熱愛足球,也積極關注全球社會文化,首部作品以驚悚路線深刻剖析墨西哥的犯罪生態,並分別在三屆世界盃足球賽展開三段限時三十天的宿命對決。不但驚駭坎城影展好評不斷,並引起好萊塢高度關注,性感尤物史嘉莉喬韓森甚至專程為本片獻唱歌曲。



薄霧微光 (哥倫比亞)
受戰火波及無家可歸的少女到人煙稀少的湖畔投靠伯父,在近乎遺世獨立的荒地上,女孩默默地幫忙修繕伯父無人來訪的民宿,試圖找回生命的步調。暮光中,年輕船夫向女孩提出遠走天涯的邀約;夜色裡,伯父的眼光窺視著女孩身軀,在這看似寧靜無事的世界盡頭,曖昧情愫潺潺流動。一切卻在伯父離家多年的兒子歸來後,平靜的表象開始漸漸破滅崩壞。


全片運用詩意緩慢的鏡頭語言來捕捉蒼涼的世界盡頭,幽微的景物無聲地控訴戰火的殘酷,哥倫比亞境內的印第安原住民不僅面臨文化失傳的難題,擁有一片能夠安身立命的淨土更是遙遠的夢想。印第安民族關於村落、神祇、英雄們的神話與傳說,幾個世紀以來經由口述的方式,流傳在座落於安地斯山脈周邊的寧謐湖泊,而這些迷人的拉美湖泊正是導演威廉維加創作這個故事的靈感起源。《薄霧微光》是他為長年歷經內戰、飽受苦難的族人們所譜寫的生命之詩。



舐夢人 (墨西哥)
像是透過一扇邊緣模糊的窗,我們來到璜的世界,看到了有著情緒障礙的他,和妻兒們隱居山間,追尋不同的生活,對抗自己的心魔。情節跳躍在難以辨識的時序中,交錯著夢境、幻覺與扭曲的記憶,美麗如油畫般的景緻,暗藏著難以壓制的暴力衝動。導演以印象派畫家的筆觸,捕捉自己山居生活中,瞬息萬變的心靈光影。雖然導演堅稱這並非自傳,但片中女主角恰與導演夫人同名,而他們一雙兒女和狗也都參與演出,甚至電影場景,就在他們鄉間的住所,確實很難不產生聯想。


本片大膽的敘事風格,在影展遭受不少影評撻伐,卻又獲得評審的激賞,反應十分極端。或許正如導演所說:「 你不需要懂海,你不需要理解美麗的夕陽,有些層次的事物原本就不是要讓人了解,但我相信當我喜愛某種東西,並有強烈的感受,有些人也能夠相同地感受到它 。」



夜色降臨之前 (智利)
超現實電影大師拉烏盧伊茲最詭譎又溫柔的電影遺言。影迷猶惦記《追憶逝水年華》、《情慾克林姆》的華麗震懾,本片卻如頑童嬉樂,促狹輕盈直視死亡最深闇處,無垠想像力教人讚嘆,神秘亦一如往昔,信手捻來盡現大師鍛金魔力。


退休老人在人生終點前踏上真實與幻夢共存的灰色地帶,生命中三段時空交錯互文,老的擔心被索命,小的成天與偶像貝多芬談音樂還帶他去看戲。命運既柔情又殘酷,在充滿記憶、慾望與生之鬼魂的舞台上奮力搬演,孰真孰假已非關鍵,最重要是切勿遺失幻想的能力。


拉烏盧伊茲曾引用超現實畫家馬格利特的名畫,以最簡潔的方式為本片備註:「我們看到一只煙斗,旁邊寫著:這並不是一只煙斗。」似乎也為他窮畢生之力開創前衛敘事方式的電影生涯做結。



在雲端上唱歌(智利)
被譽為「智利巴布狄倫」的拉丁美洲新民謠之母薇歐蕾塔帕拉,從未受過任何專業訓練,以生活中汲取的能量,化身歌者、詩人、畫家、雕塑家,用三千多首歌謠與無數作品,讓世界聽見了智利藝術的驚人活力,不僅Joan Baez、Michael Bublé、U2、Buena Vista Social Club 相繼翻唱其創作,更是第一位於羅浮宮展出作品的拉丁美洲藝術家。


「受過專業訓練的歌手,無法唱出真正的痛苦,那需要一個飽受折磨的聲音,像我一樣,在磨難中度過了四十年。」《那年陽光燦爛》導演以時序交錯手法,勾勒薇歐蕾塔帕拉與殘酷命運之神對抗的生命旅程,以寫著革命與愛情的悠揚拉丁歌謠貫穿,揮灑出她奮力掙脫命運枷鎖的堅毅與勇氣,帶領觀眾走進薇歐蕾塔帕拉心裡最炙熱與寂寞的角落。



圖文來源:金馬影展http://www.goldenhorse.org.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